互联网巨头垄断背后,是无数小商贩的失业!
12-08
近日,国家的《结构性改革》谈“数字化”时代要遵循的十条基本原则,其中第二条值得互联网公司思考:里面这样描述:在落实反垄断法,尤其要防范市场份额的垄断程度达到整个国家80%甚至90%的企业。要及时纠正和制止网络平台公司以“融资—亏损—补贴—烧钱—再融资”的方式扩大规模直至打败对手。在形成垄断优势后,又对平台商户或消费者收取高昂的门槛费、服务费。这类商业模式在社会总体价值上贡献有限,因为过度关注流量,助长了假冒伪劣商品在网上泛滥,甚至倒逼制造业出现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现象!这个原则出台的简直太及时了!我不禁为国家的明见拍手叫好!的确,“社区团购”这个商业模式越来越火,美团、滴滴、拼多多、阿里、京东、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了社区团购,如下图:这些社区团购以不可思议的低价抢占了市场,大家都在网上买了,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:那些靠卖菜为生的小摊贩怎么活?这些人都是底层的劳动者,有很多都是老奶奶,她们每天一大清早就起床去农贸市场批发各种蔬菜,仅赚取一点微博的收入,自食其力,如果连他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也要剥夺,这是非常不仁义的。这就是互联网的套路和野心,千万不要轻信互联网所谓的去中心化,迄今为止,还没有哪一个互联网是真正去中心化的,都是去了别人的中心化,结果让自己成了新的中心,然后独霸市场。要知道,在欧美和日本,互联网都是实体产业的补充,互联网的创新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实体,然而在中国互联网却喧宾夺主,直接成了主力,然后抹杀了很多实体产业。但是,互联网可以革掉实体店的命,却不可以革掉菜贩子的命,因为实体店主没生意做了,店主还可以有其它出路,而菜贩子如果没生意做了,他们是无路可退的。我们要记住一句话:再牛的商业模式,都不可能大过天道,凌驾于天道之上。《道德经》里说: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。中国这个社会公平的地方在于,它永远都会偏袒弱者。自古以来,没有任何人敢对弱者开刀。无论资本和商业的力量多么强大,也强不过民心。互联网革掉很多行业的命,唯独就是不能针对民生行业,否则一定会惹起众怒,然后被天收掉!220年前,有句话叫“让天下没有难做到生意”。从此做生意变得似乎更加简单了,只要有一根网线就可以开业了,后来发展到只要有个微信号就可以做老板了。然而直到今天,我却越来越深刻的发现一个现象:天下似乎没有好做的生意了。做什么生意都比较费力,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。这是为什么呢?(1)先以淘宝例子做......